清末民初军事政治人物廕昌生平事迹

廕昌生平

廕昌,1859年出生,其早年是国子监官学生;是清朝末年一个很有名的大臣,廕昌生平履历不凡,出任过很多要职。

廕昌旧照

廕昌旧照

1872年,在北京同文馆读书;1877年,则在柏林使馆做三等翻译官;1884年,就在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学了一年;后来,就在北洋武备学堂当翻译、辅导员,后来又升为北洋武备学堂的监督、帮办和总办;1899年,奉命挑选精通德语的人,协助对德国路矿的交涉;最后,被调到山东,参与镇压义和团。

后来发生了庚子之变,又被派遣回京与八国联军议和,第二年的三月,廕昌在虎坊桥东设棚路祭,而不久后就被授予侍郎衔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的职务,同年七月,廕昌前往德国;出任驻德的钦差大臣和驻荷兰的钦差大臣,之后又以侍郎的身份出使德国,四年后才被召回,被任命为江北提督。1906年,升任陆军部尚书,后来,又升任陆军大臣。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清政府派廕昌前往镇压。但因为廕昌生平缺乏在带兵的经验,指挥不了当时的北洋军队,所以清军一直处于劣势,最终也没能扭转乾坤。

清政府灭亡后,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廕昌便投靠了他,被袁世凯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办事员兼总统府侍从武官长军事处总长,在外交部被聘为高等外交顾问,后被授为陆军上将的头衔;1915年,袁世凯死后,廕昌仍然有很高的职位,直到1928年,廕昌病逝,享年69岁。这就是廕昌生平所经历的事。

廕昌的结局

廕昌,清末民初的军事政治人物,清末的陆军大臣。清朝末年,中国清政府内外战争不断,作为陆军大臣的廕昌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廕昌的结局,实际上跟他所担任的职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廕昌 资料

廕昌资料

在清朝内忧外患的之前,廕昌已经早官场沉浮了三年,之后清政府受到外国的侵略,鸦片战争爆发,同时国内的农民起义也开始走向高潮,此时的廕昌则因为在军事上的谋略以及自身对为官之道的体悟和运用而不断得到提升,廕昌的一生中担任的最高职位是庄威上将军。

关于廕昌的结局,并不是因为军事上的失败或者说外交方面的失败被清政府下令斩立决,而是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他是在民国十七年病死的。

廕昌作为清朝的军事大臣,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其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对清政府的一些决定的正确性的考虑,那时清朝政治已经非常腐败,要想在那样的情况下,使得清政府在军事方面做出正确的决定,是非常考验一个人混官场的能力的。所以廕昌的结局是病逝而不是被杀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是一个有城府且比较圆滑的人。

其次,则是面对外国人。清朝末年,西方侵略者企图从中国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不断向中国发动侵略,中国清政府的军队则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战败的,这就导致军事大臣和外交大臣在失败后要与洋人谈论战败后中国所面临的赔款等问题。

廕昌在那个时候也要与外国人周旋,而与洋人周旋谈判的清政府大臣,更多的会因为答应西方的一系列不平等条款而被清政府排斥、处决或者被国人认为是卖国贼,但是廕昌并没有被骂为卖国贼。在他军事方面的作为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不低,历史对他的记载也很正面。廕昌的结局是病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清政府对他在位为官时的作为的认可,至少他不是被下令杀害的。